九”自古就被看作吉祥的数字,人们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且最大,有最多,至尊之意,因此民间有很多事物都会以“九”或九的倍数命名,比如九五至尊、九霄云外、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而且“九”与“久”同音,有长久之意,因此倍受人们喜欢崇尚,在古代,“九”也被视为天的象征,而正月初九在民间称为“玉皇诞”,也就是玉皇大帝的诞辰。
初九是传统农历节日之一,称为“玉皇诞”、“天公生”,在古时人们很重视这一天,以前科技不发达,只能“看天吃饭”,人们除了勤劳朴实劳作外,也会通过祈求上天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同时也是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和心理上的寄托。那么农历初九“玉皇诞”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这“1做2忌3吃”要记住,寓意幸福安康行大运。
一、1做
这一天最重要的就是“拜天公”,传统民俗认为这一天是“玉皇诞”,在闽南等地区也叫“天公生”,是玉皇大帝的生辰。相传玉皇大帝在腊月二十五会降临人间,视察人间百态,疾苦与哀乐,根据众生道俗的善恶来赏善罚恶,在其诞辰日初九下午回鸾返回天廷,这一天民间会举行隆重祭典以表庆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祭拜天公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然后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祭拜时要摆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放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供五牲(鸡、鸭、鱼、卵、猪肉)以及摆放一些甜品,然后上香行礼祭拜,恭送玉帝,这一习俗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祈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