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弱、脂肪吸收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影响。胆囊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进入肠道。进食高脂肪食物时缺乏胆汁集中释放,可能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术后早期肠道对胆汁酸耐受性下降,部分患者会有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现象。胆汁持续流入肠道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敏感风险。少数患者术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可能诱发胆管结石。
胆囊切除后建议采用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克以下,优先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结合多余胆汁酸,可食用燕麦、糙米等全谷物。蛋白质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低脂食材,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术后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超声,观察胆管代偿情况。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胆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