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斗牛》是第六代导演管虎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执导电视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后,转战影界被认可同样出色的标志。这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由黄渤和闫妮主演,是两人继《大灌篮》之后的第二次合作。黄渤饰演男主“牛二”,以其精湛的表演站上了影帝的领奖台。
《斗牛》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当时国际共产给中国的抗日革命根据地送来了一头壮硕的荷兰奶牛,用来给受伤的战士补充营养。鬼子进村,战士被迫转移,便将奶牛托付给了牛二,村长以把小寡妇九儿嫁给他为诱饵,让本不愿接手的牛二答应了。后来,牛二为了这头牛和鬼子、土匪以及逃跑的江湖郎中斗智斗勇。也在恶劣的环境中,牛二和牛一同艰难、倔强地生存了下来。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管虎没有把整个抗日战场拿出来放在第一位,急着去表现残酷的打杀场面,而是通过在此战争的背景下,人和牛之间逐渐深厚的感情,用人与牛之间的温情反衬战争的残忍与悲苦。管虎在沉重的悲情叙事中成功地点缀了黑色幽默的色彩,从而使得影片诙谐风趣之余又透出浓重的悲伤。
《斗牛》不是我们寻常意义上理解的战争电影或者喜剧,它是一部有深意的电影,是管虎“小格局大思考”的发力之作。影片很多微不足道的细节里藏着导演对生与死的思考,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诠释了战争时代下美与丑的人性。
下面我将从牛的多义性阐释、战争喜剧的另类美、意象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刻解读这部经典又另类的战争喜剧片。
01、牛的多义性阐释:通过对牛独具匠心的摹写,让电影《斗牛》更具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厚度,同时不失幽默与观影快感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反省一个时代,纪念一种精神,反思一个民族?《斗牛》用一个人和一头牛的感情纠结,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以幽默但不搞笑的形式为外壳载体,架起了一场“斗牛”的精彩,其中对牛的处理和运用极具深意和艺术魅力。
①牛是牛二爱情的替代物
牛二和九儿的爱情是影片中残酷生存环境里唯一的一抹温情。但是牛二与九儿的爱情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只能成为大家的谈资和话柄。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牛二也是,哪怕他没有海誓山盟的爱情宣言,但是他对九儿的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他渴望和九儿过上踏踏实实、男耕女织的生活,是日本人的入侵打破了他的美好幻想。
九儿死后,牛二的爱依旧刻骨铭心。他对着牛喊九儿,实际上就是把牛当成了九儿,当成自己爱情的替代物。因此牛就成了物化的九儿,是九儿的替身。牛二那一声声呼唤是对死去的九儿的深深思念和追忆,那种凄凉无奈的惆怅,是牛二内心炽热情感的表达。
影片中,牛二曾对牛含情脉脉地说“咱再也不出去了,就在这山上过活”。这与其说是对牛的一种情感寄托,不如说是他对爱情的期待和坚守,同时也是对毁灭这段美好爱情的无奈抗争和控诉。牛二与所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只能阴阳相隔。牛作为九儿的替身陪伴在牛二身边,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他受伤的心灵,另一方面,突现了在恶劣生存环境下牛二对错乱、无序人生的无奈。
②牛是诺言的承载主体
牛二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蓬头垢面、自私自利的小农民,但当在生命安危和坚守承诺之间做选择时,他又显示出了一个人最本真的善良,最原始的情感。他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保护这头牛,就是为了坚守一个承诺,一个或许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人都会忘了的承诺。
影片的故事是放在一个几乎绝境的故事环境下来讲述的,人性的美恰恰在这种绝境的环境里彰显了出来。哪怕是朴实善良的群众,也可以为了一头他曾经答应要保护的牛,而用全部的生命作为代价去捍卫这个承诺。这时的牛在牛二和我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一头简单的牛了,而是一种神圣不可僭越的约定。
显然,生命的价值在这里已经不能用值不值来衡量了,而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瑞恩的生命是超价值的,同样这头牛的价值也超越了它作为动物的本身,它是全村人生命的承载,是全村人血泪和忠贞的见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