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征信报告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我们查询征信也越来越方便,不用再去银行办理查询的手续,直接在网上就可以查到。
准。我们通过征信中心官网或是商业银行的官网、手机银行等网络途径查询到的征信报告,也是正确的征信报告。但是这只是简略版的征信报告,虽然是准确的,但并不详细。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个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是简略版,而且,银行能看到的征信信息,和央行打印版也不太一样。其中关于其他银行的贷款、信用卡等信息项目都是一样的,只是其他银行会用代码替代,并不会直接显示机构名称。
这是因为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个人征信系统提供不同版式的个人信用报告,包括银行版、个人查询版和征信中心内部版三种版式,分别服务于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消费者和人民银行。
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目前仅限于商业银行、依法办理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和人民银行,消费者也可以在人民银行获取到自己的信用报告。
总的来说,获取我们征信报告的途径不同,报告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一定不要在通过网上的不明链接来查询征信,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借贷机构提供的链接,虽然我们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征信报告,但是这样我们就会在征信报告中的“查询历史信息”中留下该机构查询的记录,这也就是我们想要在这个机构贷款的证明。
我们在申请贷款的时候,无论贷款是否申请成功,只要提交一次申请,都是会授权贷款机构查询用户的征信情况的。通常情况下,每申请一次贷款,就会查询一次征信报告,查询的征信报告次数都是会记录在征信报告上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个人征信查询次数果过多最大的影响是体现在用户的贷款上面的,可能会影响用户贷款的申请。在申请贷款前期有频繁的贷款申请记录,对于借款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征信上有多次查询记录且贷款申请都是没有通过的,这就意味着用户的信用资质是有待考察的;另一方面征信上多次查询记录也意味着用户在近期频繁申请借款,这样会使得贷款机构认为用户近期资金短缺比较严重,说明用户缺钱,转而会认为用户还款是存在较大的风险的,会认为用户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从而拒绝掉贷款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征信查询都是会影响贷款的。本人查询、贷款管理查询都是不算在查询次数内的,只有银行、贷款机构的查询才会影响征信查询次数。
当然在申请贷款的时候,查看用户的征信查询次数只有一方面,贷款机构更多的还是会看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社保缴纳、公积金缴纳情况来判断用户的真实收入;此外征信上是否有逾期记录也是贷款机构审核的关键。
需要提醒的是,像一些特定的贷款产品往往是对于征信查询次数是有要求的,一旦超过规定的查询次数,那么是无法成功申请贷款的。建议在申请这类贷款前不要去办理其他的贷款产品,也尽可能地降低个人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