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大家提个问题,来简单测试一下您对中国的摇滚乐了解多少。
前提是不能百度。
请分别说出崔健、窦唯、郑钧、臧天朔、张楚、何勇、唐朝的代表曲目。
资深摇滚老炮儿没有回答资格,因为不公平。这就好比让我这个三十多年谭校长铁粉来回答其代表作,我能闭着眼睛按专辑年代说出几百首;但大部分普通民众对谭咏麟的歌仅限于知道《朋友》、《爱在深秋》、《讲不出再见》、《水中花》、《半梦半醒之间》一样。
所以,该问题仅限于对中国摇滚乐不太熟悉的普通歌迷来回答。
好吧,我知道大部分人跟我一样,基本都是这样回答的:
崔健:《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假行僧》(感谢于谦的推广)、《花房姑娘》(名字熟,旋律忘了)、《一块红布》(再次感谢于谦老师),没了。
窦唯:《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很多年都不会正确读出歌名,只能假装会英文,跟人学读成“冻败卖哈”)、《靠近我》,没了。
郑钧:《赤裸裸》、《回到拉萨》、《灰姑娘》,没了。
臧天朔:《朋友》、《心的祈祷》、《爱到永远》(感谢张艺谋和姜文、瞿颖、赵本山),没了。
张楚:《姐姐》(只闻其名,始终未听其声),没了。
何勇:不认识。
唐朝:《梦回唐朝》(只记得那一声假音)、《国际歌》(感谢小学音乐老师),没了。
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这个回答还算知道得多的。更多人只知道一两首,甚至连张楚、何勇是谁、唐朝到底是一个乐队还是一个人的名字都叫不准!
很夸张吧?
不,一点都不夸张。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摇滚乐所处的真实地位。
1979年的冬天,4个年轻人,分别用他们各自的姓,在北京第二外语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万里马王乐队。虽然是以翻唱国外摇滚乐队的歌曲起家,但“中国摇滚乐领头羊”的地位不可动摇。
虽然他们很快就解散了,所起的示范作用却开始蔓延。
从1983年,由几个留学生和驻京外国人组建的“大陆乐队”开始,摇滚乐,这个西方主流音乐类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随后,“不倒翁”、“七合板”、“白天使”、“五月天”、“宝贝兄弟”、“时效”等摇滚乐队,如雨后春笋般陆续组建。
日后为圈内人熟知的臧天朔、崔健、王迪、何勇、丁武、刘元、秦勇、常宽、李春波等人,分别在这些乐队里彼此穿插,互通有无,形成了一股蓬勃待发的“地下力量”。
一把电吉他(或两把)、贝斯、架子鼓、键盘(也可以不用),简单的四种基本乐器,就可以组建成一个制造音乐的加工厂。这在那群喜欢音乐,又觊觎“正规大乐队”而不得的人中间,有着无穷魅力!
他们像一群精力旺盛,却又不被主流音乐所包容的边缘人,艰难而执着地坚持自己的音乐。
当我们徜徉在歌颂祖国歌颂党、热爱家乡热爱厂的歌声中时,他们已经开始向社会、政治、姑娘的方向前行。
但限于国情和制度,他们鲜有激情澎湃的作品,大多是以平缓甚至非常抒情的面目出现,只不过在歌词上找补点儿“摇滚”的感觉。
换句话说,他们只能算是一些拥有简陋设备的地下歌手罢了。
直到1986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摇滚青年崔健,挽着裤腿儿抱着吉他唱响:“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震惊了所有观众。自此,中国摇滚算是正式走上了台面。
摇滚乐,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盛行。它的代表人物“猫王”也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摇滚先驱。
不过那时的摇滚乐可是一个奢华的乐种。配器远不止后来的四种,往往配以多人的弦乐和管乐手以及其他民族乐器,曲风大多以轻快诙谐为主,歌手着装也很正式,非常适合上流社会的演出。
及至后来的“甲壳虫”、“滚石”、“U2”、“皇后”等一大批世界著名摇滚乐队的出现,这种音乐几乎风靡全球!形式也多支发展,整个世界沉浸在摇滚乐的浪潮中。
其实摇滚乐从广义上讲,也属于流行音乐。只不过由于旋律相对简单,节奏强劲,厚实的鼓声和低沉的贝斯,加上失真的吉他、歌手呐喊式的演唱,听起来非常过瘾,深受喜欢宣泄情绪的歌迷推崇,便把它单独归为一种音乐类型。
同时它又是一种音乐风格。许多成名已久的歌手都有一个“摇滚梦”。仅以大家公认擅长情歌的谭咏麟为例,他的作品中也有许多名副其实的“硬摇滚”。
比如《呼呼的风中痛楚》、《决斗》、《这世界已疯癫》、《北风》、《千金一刻》、《追击》等等,都是妥妥的摇滚乐!
而曾身为“鲍家街43号”主唱的摇滚歌手汪峰,审时度势,早已看透国内摇滚乐的未来态势,及早抽身,现在已混入流行歌手行列。
一般普通民众认为的摇滚乐,一定要“燃”、要“燥”才算对得起“摇滚”两个字。虽然一个真正的摇滚乐队作品中也会出现慢歌,但人们立刻就会情绪下降,把它归为普通流行歌曲类来听。
从来没有一种音乐的分类,会像摇滚乐这样丰富。想要研究透每种分支,没个一年半载下不来。
进入九十年代,内地摇滚乐界的几位代表人物,带着满怀的豪情,杀入光怪陆离的香港歌坛。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点,香港红磡体育馆。一场非常奇特的演唱会在这座曾经出现无数经典场面的场馆内准时上演。
说它奇特,是因为在听惯了本土流行音乐的香港市民眼中,参演的歌手都是他们不熟悉的,甚至连具体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都不了解到这个地步了,怎么还来看呢?
原因有这么几个:1.其中有个小子是香港女歌手王菲的对象,《无地自容》之前挺火,人长得也挺帅;2.还有个小子放出狂言:说四大天王除了张学友还算唱歌的,其余三人都是小丑,不服就来比试比试!3.听说这是代表了中国内地摇滚乐的最高水平,大家都想看看和刚去世的黄家驹有什么区别。
带着这么几个或好奇或愤怒情绪的观众们,很多人也没带他们看演唱会惯用的道具:哨子和荧光棒,空着手走进了场馆,亲眼见证了中国摇滚乐史上唯一的一场“视听盛宴”。
创建“魔岩唱片”的前台湾滚石唱片副经理张培仁,带领内地摇滚乐界几位领军人物:号称“魔岩三杰”的窦唯、张楚、何勇和唐朝乐队,携着他们的梦想和忐忑,登上了布置简陋的舞台。
张培仁
这位张老哥也很不容易。
和国外不同。在中国,摇滚乐就是个小众音乐,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他,被那个长得特像《虾球传》里闪增宏的张楚一首歌曲小样《姐姐》,感动得在冰天雪地的北京街头差点哭出来,当即决定签下这个瘦小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