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征信报告的人都知道,个人征信报告上最后一条公共信息就是“查询记录”,很多小伙伴担心,如果频繁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话,会对个人贷款造成影响。那么,征信查询次数过多,真的会影响个人贷款吗?什么是征信?征信是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通过客观记录人们过去的信用信息,并帮助预测未来是否履约的一种服务。目前个人信用记录主要储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并以信用报告的形式向本人或金融机构提供查询。个人征信记录怎么查?查询个人征信记录有两种途径:
1、去当地人民银行柜台进行查询。
2、可登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查询。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会影响贷款吗?查询次数过多会影响贷款,但不是所有的查询都会影响贷款。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的时候,金融机构会审查读取个人信用报告,作为是否放款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等,若查询记录过多,确实会影响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用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但是,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分为本人查询和机构查询,机构查询包括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按风险要素看属于负面类。
只有当这类查询记录过多的时候才会对贷款产生不利影响,而本人查询并不算在内。因此,如果是个人查询自己的相关征信记录的话,并不会对贷款产生影响。征信查询记录多久会消失?一般来说,征信查询记录显示的是"信用报告最近2年内被查询的记录"。也就是说,征信报告上记录的是我们从今天算起,往后倒推2年的所有征信查询记录,两年前的征信查询记录是自动消除不会再显示的。虽然征信查询记录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具体的批贷情况还要因各家机构的标准而异。但大家还是要注意自己的查询次数,毕竟有一些贷款产品对申请人个人征信查询次数也会有所要求,所以,一般来说,个人一年查询两三次就可以了,尽量不要频繁的查询征信。
对于经常使用贷款口子的小伙伴来说,最担心的就是逾期问题了。不同的是,有的用户是因为近期实在还不上,所以虽然知道逾期会带来各种影响,也只能任由逾期产生。而有的小伙伴是因为不小心忘记还款,导致贷款出现了逾期。那贷款逾期一天会上征信吗?征信被影响后要怎么补救呢?
绝大多数情况下,贷款只是逾期一天并不会上传征信,因为这是在宽限期内的。不同的机构在用户逾期后给予的宽限期是不同的,以银行为例来看,通常都是集中在3天左右,只要借款人逾期的时间不超过3天,就不会上征信。而支付宝的花呗也是同样的宽限期,但借呗就没有宽限期的存在,只要用户逾期就会立即上传征信。至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产品,则不能相提并论。虽然根据平台内部的资料显示,只要用户逾期就会上报征信,但有不少借款人表示自己在逾期一段时间后,征信依旧没有相关记录显示,甚至逾期时间可能长达一个月之久。所以逾期后上征信的时间,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对于已经逾期的贷款,务必要尽快将欠款还清,虽然不能就此消除征信中的不良记录,但是可以将其对大家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已经上征信的逾期记录,只有在还清欠款的5年之后才会被清除。不过一般在申请银行等金融机构旗下的贷款产品时,只查询借款人近2年内的征信记录,所以大家要保证近2年内不能有污点出现。如果造成大家逾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放款机构的原因或者是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的,可向银行提交修改征信记录的申请,只要经过核实后,就会将其更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