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总章元年(668年)二月,唐高宗派李勣、薛仁贵率军进攻高句丽扶余城(今吉林省四平市一面城)。在此之前,唐军已经占领了新城,所以此次出兵高句丽应是自新城出发,向高句丽的北方重镇扶余城进发。
唐军进攻高句丽示意图
薛仁贵率部很快抵达扶余城下,“为前锋以进,与高丽战,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高句丽统治集团很快获悉唐军占领扶余城的消息,高句丽大人泉男建“复遣兵五万人救扶余城,与李勣等遇于薛贺水,合战,大破之,斩获三万余人,进攻大行城,拔之”。?
唐军占领扶余城后,一路南下直趋国内城,此间攻克许多高句丽山城,主要有今开原市境内的龙潭寺山城、今抚顺市附近的高尔山山城、今营口市境内的马圈子山城、今本溪市境内的窟窿山山城、今盖州市境内的青石岭山城、今旅顺境内的大黑山山城等,?高句丽损兵折将。
唐灭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流向图
同年九月,辽东诸路唐军会于鸭绿水(鸭绿江)。随后,唐将李勣大败高句丽军,挥师渡过鸭绿水,所向披靡。接着,李勣、契苾何力等诸军进逼平壤城。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等也先后率军进至城下,对高句丽政治中心平壤城形成合围之势。经过月余的围攻,平壤城被攻克,李勣率唐军凯旋。至此,在中国东北地区存续了705年的高句丽政权宣告灭亡,高句丽对吉林地区的统治也随之成为历史。
高句丽政权灭亡后,唐朝为防止其复国,对高句丽遗民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政策,主要将其迁入中原的长安、洛阳及江、淮以南地区。部分高句丽遗民在国破家亡之后,开始四散奔逃,大量逃往邻近的靺鞨、新罗等地。?由此,吉林地区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句丽族主体从此在吉林地区的历史上消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6:635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6:6355.?魏存成.中国境内发现的高句丽山城[J].社会科学战线,2011(1).?费驰.对中韩学者关于高句丽遗民问题的比较研究:兼与韩国学者金玄淑商榷“高句丽遗民的自我意识”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