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七:征信报告显示“黑名单”
我们常常能听到征信“黑名单”这一说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征信系统没有“黑名单”,只有不良信用记录。
所谓的不良信用记录是指:公民在与银行发生借贷行为时,产生逾期还款或者未按约定还款行为时,银行将相关信息递交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将上述行为写入公民的个人信用记录。
征信中心只是客观地收集和展示客户的信用信息,不对客户信息做任何评价。
误区八:频繁查询报告不会影响贷款
频繁查询征信报告对申请贷款来说有没有影响?答:有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查询记录都会影响到贷款。
查询记录主要分为:金融机构查询与本人自查。就其查询的原因也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
申请人在金融机构的查询次数过多,金融机构会判定此人非常缺钱,到处在金融机构寻求融资,当然会影响到贷款的申请和审批;相反,自查的话,并不会影响贷款,但不宜过多。
误区九:信用报告决定放款
征信确实是衡量是否给借款人(或企业)放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除了看借款人的征信记录以外,是否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家庭、良好的负债率、是否有第三方担保等;都是判定贷款的条件,放贷机构会综合评估,给出相应的审批结果。
信用报告虽是金融机构参考的必要指标,但由于各家放贷机构的风险政策不同,产品定位不同,即使是同一份信用报告,也会有不同的放贷结果。
误区十:按时还款不会产生逾期
明明按时还了款为什么还会逾期?还款不是把钱放入指定账号就叫成功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信用卡还款,需要1-2天的还款周期。
而最容易被忽视的逾期还款有:跨行还款、第三方代还、不足额还款等。
跨行还款通过其他银行向约定账户转账汇款,但因为跨行转账,两银行间账务处理时间滞后,从而导致钱未按时还到合同约定账户中,从而产生逾期。
第三方代还由于你只是把足额的钱交给中介或者是第三方机构代还,在时间上不能主动把握,因此产生逾期。
不足额还款不要忽视还款金额的零头,很多强迫症患者喜欢凑整还款,但是为了省下几块钱的还款而导致逾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