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在中国算得上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几千年前的《左传》里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然而,你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征信的存在,却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办贷款、找工作,常常会听到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您的“信用记录”如何,说的就是征信的事儿,有关您过去信用行为的记录会体现在您的“信用报告”里,“信用报告”是征信的最终结果,它被人们形容为“经济身份证”,可以用来证明您是否守信。有人说信用记录的好坏决定您是否能办成您想办的事,以及花多大的成本办成您想办的事。更有智者言:“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如此重要的东西,您怎么可以不关注,不了解呢?
首先,您在申请银行贷款、申请信用卡等时,要准确、完整地填写个人资料。如果您的基本信息,包括住址、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要及时到银行等机构去更新个人信息,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将您的最新信息报送到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库就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记录您的情况。其次,要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主动查询信用报告。您是信用报告的主体,对自己的情况应当是最清楚的,也最容易发现您的信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应当主动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特别是在您申请贷款或信用卡前,最好能查一下自己的信用报告,这样,您与商业银行交易时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现信用报告出错,要及时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部门或者是提供错误信息的商业银行等机构取得联系,及时纠正错误,使个人信用数据库记录的您的信息更加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