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信用记录?
近日,有市民在微博发帖称,她在某大型团购平台消费时,无意中点击到消费贷款,虽然后来未产生借款,却莫名被该平台旗下的一家名为“重庆三快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以“贷款审批”的原因向人民银行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而这一行为可能对自己今后申请贷款产生了影响。
据了解,央行征信报告只有本人或者本人授权才能查询。如果发现征信报告被越权查询时,消费者是可以提出异议或者如果消费者没有贷款需求,建议不要随意点击一些贷款产品页面上的“查看额度”入口。因为部分贷款产品不申请只查看也会被记入征信报告。倘若个人信用报告多次出现“贷款审批”记录,金融机构有理由推测消费者本人短期有大量资金需求,那么消费者在真正需要申请贷款时,会被误以为“负债过高”而被拒贷。
一年查询几次靠谱?
对于用户来说,征信报告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包含了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在个人贷款、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作用,堪称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那么,征信报告在哪可以看到?一年查询几次靠谱?超过多少次就会被认定为频繁查询呢?
据了解,目前我市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点达到92个,布放自助查询机达到103台。市民有权每年2次免费查询本人征信报告,其余查询每次收费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