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是指尿液在肾脏内积聚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的病理状态,主要由尿路梗阻、先天性异常或功能性障碍引起。肾积水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解除梗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是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肾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腰部胀痛、排尿困难等症状。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例如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经皮肾造瘘术引流尿液。药物方面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缓解症状。
2、先天性异常
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可导致肾积水。这类患者通常在儿童期出现症状,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或生长发育迟缓。诊断需依赖超声或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治疗包括输尿管再植术等矫正手术,药物可选用呋塞米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控制并发症。
3、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尿液反流引发肾积水。患者常伴有尿潴留或尿失禁。治疗需结合间歇导尿和改善膀胱功能的药物,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严重者需行膀胱扩大成形术。
4、妊娠相关
妊娠期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输尿管引起生理性肾积水,多发生在右侧。这种状况通常在产后自行缓解,期间可通过改变睡姿、多饮水促进排尿。若合并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胶囊等妊娠安全抗生素,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5、肿瘤压迫
盆腔或腹膜后肿瘤如宫颈癌、淋巴瘤等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患者除腰部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放化疗或肿瘤切除,同时放置输尿管支架维持尿流通畅。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