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冻疮一般都在冬天,生冻疮与天冷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而人的耳朵皮肤相比较而言较为细嫩,所以一旦长时间的暴露在冷空气中,就会受到冷空气的侵害,因此出现冻疮。
影响耳朵冻疮起泡的因素
受冻程度和时间:耳朵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低温(通常10℃以下)环境中,且受冻情况较为严重时,冻疮发展得往往会更快、更严重,也就更容易出现起泡的现象。比如长时间在冰天雪地中进行户外工作或者户外运动,耳朵一直处于严寒考验下,出现水疱的概率就比较高。
个体差异:
皮肤特质方面:有些人的皮肤相对比较敏感、娇嫩,对寒冷伤害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长冻疮,皮肤更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像形成水疱等情况就更容易发生。
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修复能力方面:如果个体本身血液循环较差,身体在应对冻疮损伤时的修复能力也较弱,那么耳朵长冻疮后,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以及后续出现更严重症状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例如老年人、儿童,他们的血管调节功能和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耳朵长冻疮后起泡的几率往往相对更高一些。
冻疮的发展阶段
冻疮初期:在冻疮刚刚开始形成时,耳朵受到寒冷刺激,耳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这个阶段耳朵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发红、发紫,同时伴有轻微的肿胀以及瘙痒感。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到耳朵局部的皮肤温度比周围正常皮肤要低,而且这种瘙痒在遇热的时候,比如进入温暖的室内后,会变得更加明显。
冻疮加重阶段:如果早期没有对冻疮进行有效的处理,病情进一步发展,耳朵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血管通透性会增加,导致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就会逐渐形成水疱。这些水疱大小不一,里面一般是澄清或者淡黄色的液体,水疱周围的皮肤依然呈现红肿状态,并且瘙痒、疼痛的感觉也会更强烈。例如,有些人在寒冷户外待久了耳朵长冻疮,起初没在意,过了几天发现耳朵上鼓起了一个个小水疱,这就是冻疮加重的表现。
严重冻疮情况:当水疱破溃后,如果护理不当,还容易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的糜烂、溃疡等情况,甚至有可能留下瘢痕、色素沉着等问题,影响耳部的外观和正常功能。
冻伤了怎么治
对于比较严重的冻疮,如出现水疱、溃疡等明显皮肤破损的情况,可应用红霉素软膏等抗菌药软膏来进行涂抹,同时还可以口服双嘧达莫、硝苯地平、烟酰胺等配合治疗。这些药物具有扩血管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冻疮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