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并非都会有腺样体肥大,但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通常在2-6岁生理性增生,10岁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部分儿童可能出现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1、生理性增生
婴幼儿期腺样体因免疫需求会自然增大,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若无感染或阻塞症状,通常无须干预。家长需观察孩子睡眠是否平稳、有无频繁夜醒,日常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减少呼吸道刺激。
2、反复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窦炎反复发作可导致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鼻塞、脓性鼻涕,甚至并发中耳炎。建议家长及时治疗感冒,避免迁延不愈。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缓解炎症。
3、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儿易合并腺样体肥大,表现为阵发性喷嚏、鼻痒伴睡眠障碍。家长需减少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局部抗炎。
4、遗传倾向
家族中有特应性疾病史的孩子更易发生腺样体肥大。这类患儿常伴有皮肤湿疹或哮喘,需从婴幼儿期加强护理。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过敏概率,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调节。
5、其他诱因
胃食管反流、空气污染等也可能刺激腺样体增生。若孩子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生长发育迟缓,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术前需通过鼻咽镜或影像学评估阻塞程度,术后需预防伤口感染。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关注其呼吸及睡眠质量。日常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二手烟暴露,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若发现孩子长期用口呼吸、出现腺样体面容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