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排尿刺痛可能与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泌尿系统结石、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清洁、药物缓解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尿道炎
生理期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受细菌侵袭,引发尿道炎。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灼热感、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见尿道口红肿。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干燥,避免憋尿。
2、膀胱炎
经血逆流或卫生用品更换不及时可能诱发膀胱炎症,表现为下腹坠痛伴排尿末刺痛,严重时出现血尿。建议进行膀胱超声检查,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分散片、宁泌泰胶囊、八正合剂等。每日饮水需达到2000毫升以上,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3、阴道炎
经期阴道pH值改变易引发念珠菌或细菌性阴道炎,炎症刺激可放射至尿道口。典型症状为外阴瘙痒伴排尿刺痛,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或腥臭味。需通过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可选用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栓、保妇康栓等药物。需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
4、泌尿系统结石
既往结石病史者在经期可能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诱发绞痛,结石移动时会刺激尿道产生锐痛。建议进行泌尿系CT检查,可遵医嘱使用肾石通颗粒、尿石通丸、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发作期需保持适度运动促进结石排出。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至膀胱或尿道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可能刺激神经引发排尿痛。常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可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治疗选用地诺孕素片、散结镇痛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