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低血压、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皮肤黏膜改变及胃肠道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超过39摄氏度、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全身弥漫性红斑或脱屑、呕吐腹泻等。
1、高热:患者体温常迅速升至39摄氏度以上,伴有寒战或全身乏力。高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链球菌释放的超抗原毒素引发,需立即物理降温并静脉补液。
2、低血压:收缩压持续低于90毫米汞柱,伴随意识模糊或尿量减少。毒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休克,需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循环。
3、皮肤改变:发病1-2周后出现手掌足底脱屑,早期可见弥漫性红斑样皮疹。毒素引发的毛细血管损伤可导致皮肤坏死,需局部消毒预防感染。
4、多器官损害:常见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肾功能衰竭(肌酐上升)及凝血障碍。毒素通过激活大量T细胞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需血液净化或呼吸支持。
5、消化道症状:90%患者出现剧烈呕吐、水样腹泻及腹痛。细菌毒素直接损伤肠道黏膜,需禁食并补充电解质平衡液。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监测每小时尿量及血压变化。恢复期需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所有经期女性需立即停用卫生棉条,伤口感染者需彻底清创消毒。